WFU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一輩子都需要的肌力訓練






近來 (2015年7至12月) 「小鮮肉」一詞非常流行,媒體一夕之間猛然有了適切的名詞來形容有肌肉的帥哥,比起「肌肉男」一詞容易給人過於健美粗勇的形象,雖然說筆者直覺並不是很喜歡這個詞眼,但是對於男子重視運動與身形,意指「肌力訓練」與「身體組成」的重要性逐漸拾獲目光,我很正面看待這股潮流。同樣的,年輕女性也逐漸重視健身美,所以女性運動人口也是快速成長中,不只起始接受度較高的心肺有氧或瑜伽、彼拉提斯,甚至以往被女性敬謝不敏的肌力訓練也因為知識普及社會潮流得以提高能見度。然而,在現今高齡化的社會,我們已經親眼看到有肌力訓練與未肌力訓練的高齡者差別了,那就是...

影響晚年是否行動自如與認知清楚


書籍、網路部落格以及臉書上已經有相當多的文章了。切入方法有雕塑線條、減肥與增強運動表現。並且多能圖文並茂,以輕鬆曉暢的言語圖解表達出來,在讀者發生深遠的影響與共鳴。然而,重要的事情是值得一提再提的。肌力訓練的醫學觀點,先說結論,他影響晚年是否行動自如與認知清楚。

在面對老化與接踵而來的衰老症,藥物治療沒有很管用的藥物可以處理老化這件事。在我們年紀轉大的時候,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包含少動與少吃),神經、內分泌與肌肉骨骼系統的退化便使得認知、身體活動受限。

然而我們發現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生病的人給予肌力訓練後,行動變得較為快速也比較不會跌倒,而且自覺生活品質提高了。第二件事就是平日就有肌力訓練習慣者,年老時肌肉得以保持,較不易有骨質疏鬆,生活品質舉凡社交、如廁、飲食等等持續在高檔狀態。





牽動多肌群便全身受惠的訓練


肌肉受到刺激之後,局部上會變得強韌與肌纖維變粗(男性),骨密度上升。系統上會增加生長激素與性荷爾蒙,以及最近受到矚目的肌肉激素與神經修復因子,更進一步,操作動作本身需要思考與修正,得到成果:認知功能較佳,與活動自如

另外年長者儘管不是特別運動,但是有做粗重工作習慣的人,若沒有因傷所困,那麼仍是一尾活龍,道理是類似的。





什麼時候開始做,就什麼時候開始有好處


目前,衰老症或是肌少症,目前最好的治療就是體能活動,尤其是肌力訓練。只是訓練有多重共病者困難度自然門檻高出許多,無論是人力還是時間,並且內容也因身體狀況始得較有受傷機會與得到甚少的進步。所以除非是有很強大的動機與支持系統,不然年長者臥床無法再起仍為多數。

醫師希望生病的人身體好轉,也希望沒有生病的人不要生病(所以有疫苗以及感染控制的觀念)。以衰弱症或是肌少症來論,落入生病的族群之後,才要開始治療真的太辛苦了。所以,深切希望民眾能像筆者一樣,在平時就固定有肌力訓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