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團體之減重班效益,值得擁有!






「減重班你們家醫部今年什麼時候開?」


「減重班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報名?」


「明年還會再開嗎?如果有我要先預約!」


為什麼團體班比個人較容易減重?和教師或專業人員的互動上,不是後者比較充足嗎,那為什麼表現通常較好?


減重班觀察日記


一直以來我在鑽研健康體適能,出自臨床的需要與自身的求知,自然對人體熱量平衡與體重控制做了相當程度的工夫。我清楚--


空腹飢餓感的成因,

單純嘴饞食慾的滿足,

身體運動後的清暢,

躊躇起身活動的懶散。

也因此,我會綜合以上對民眾,或工作同仁強調他們自身能做到的事情,畢竟自我實踐才是真做到。那麼,在一開始,我又是怎麼看待一次多人施教的團體課程?那就是方便一次對比較多人實施而已,不過在經過五次以上的團體課程之後,我產生了新的概念--

這是確實有效率改變生活習慣的健康作為

「人會受人影響」,除了可以想見的競爭心理、同儕效應,覺得「有伴比較願意動」,就在同時人際網路正在萌芽成長,學員之間確實彼此留下印象了。





身旁的,交換意見與思考激盪

較遠處的,看過身影與聞及交談

這些經歷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並能夠與教學內容結合,然後持續地發揮影響力。除了團體課程有實際操作之外,學員之間彼此互動也是很好的助燃劑,社交網路一旦形成,在知識、生活、工作層面就會一直有新的漣漪與橋樑產生。

醫院的學員認識之後,在跨科部討論有人可以請教事情,省去不少碰壁的過程。

而在職場的同事,經過團體課程覺得朋友變多了,到公司工作也顯得比較開心。

回到生活


醫院或是機關團體辦理講座,倘若設定目標過於遠大,台下的人就沒辦法深心有得,台上的人始終獨善其身,沒辦法自覺覺人。這和許多現在的教育理念強調的教學方法精神一致,我們期望民眾或學員能夠生活履及,帶入社區回到生活中去實踐。而我們醫師、營養師、健身教練沒辦法一直在身旁,有什麼好方法呢?第一,將開課時間拉長,像學校教育般三年之久,但是許多人有工作,經濟上也無法負荷,上課此情境亦非義務,可以想見不可行。第二,便是藉由社群的力量,吸收、監督、回饋以致能讓學員一直提升。對一般人來說,沒有額外的壓力下,知識很難記,但是經歷的事情在腦海與心中顯得久遠多了。




此時,身教就是其中核心


人們學習,觀察他人以及經驗傳承是關鍵因素,我們重視講師所帶來的「身教」,這計畫當中,不管是醫師、營養師還是外聘的健身教練,都全心為學員解決困難以及持續給予正面影響力,許多學員都反應之後的生活習慣真正得到好處與身體變輕盈的變化。醫院專業人士發揮所長,我們很開心來上課的學員與同仁有所收獲。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減重班的魔力,因為在醫院不斷地有同仁在詢問,這自然就是上過課的人正在發揮影響力了!